主題:社會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英語:Social movement)是由個體社會群體鬆散組織為了實現推動、執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會變革變化,而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一種政治現象行動與集體。社會運動被描述為「組織結構和戰略,這些結構和戰略可能使被壓迫人口能夠提出有效的挑戰,並抵抗更強大和更有優勢的精英」。某些觀點認為,非營利機構非政府組織,有其社會責任存在,單單有着善意,不代表這組織能負起社會責任,而近來對非政府組織的社會責任的關注也在增加。

精選條目

人類自願滅絕運動(英語: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是一場號召所有人放棄生育,逐步實現自願性人類滅絕環保運動。運動的支持者認為人類滅絕可以防止環境惡化,該組織稱人口過多存在多種危害,如物種滅絕、人類所需資源短缺等,減少人口就能顯著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苦難。

樂斯·U·奈特於1991年創立人類自願滅絕運動組織,他曾於20世紀70年代參與美國環境保護運動英語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認為人類滅絕是解決地球生物圈和人性面臨問題的最佳途徑。奈特還為組織發佈新聞通訊並擔任發言人。該團體主要依靠外部媒體傳播信息,此外還有網站宣傳,並在部分環境運動中發揮作用。許多評論人士將其視為無法接受的極端組織,但也有作家稱讚人類自願滅絕運動的視角。部分記者和學者認為人類可以創造出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也能把人口減少到可持續水平。其他人則堅持認為無論這一種想法有多麼優越,人類繁殖的本能都會防止人類在自願情況下滅絕。

精選傳記

史明(1918年11月9日—2019年9月20日),本名施朝暉,是臺灣的革命家、政治人物、作家、歷史學者。他是臺灣獨立運動流派中的臺獨左派重要領導人之一,提倡「臺灣民族主義」與「獨立建國路線」,並主張二階段革命理論。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等書。

史明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日語早稲田大学政治経済学部留學時,開始認同馬克思主義。大學畢業不久,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時局下,他在1943年前往中國大陸並擔任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情報員;但在1949年,其因不滿中國共產黨的作為,返回臺灣。後來他開始從事臺灣獨立運動,並組織「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準備暗殺當時領導國民黨政府蔣中正;因為行動失敗,遭國民黨政府以叛亂罪名通緝,被迫在1952年流亡日本,自此長期以政治犯身分居於海外。1981年,他開始前往各國宣揚臺灣民族主義,影響許多海外留學生。臺灣戒嚴時期結束後,其著作仍被列為禁書,導致了1991年發生的「獨立台灣會案」。1993年,他從日本潛返回到臺灣,在解除政治犯身分後,繼續在體制外推動臺灣獨立運動。2019年9月,因年事已高而引發器官衰竭,病逝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精選圖片

伏爾泰琳·克蕾(英語:Voltairine de Cleyre,1866年-1912年),是一位美國無政府主義作家和女權主義者。

Photo credit: Unknown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主題

維基媒體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清除伺服器快取